6 月 10 日晚,中国男足在重庆龙兴足球场 1-0 战胜巴林队,以世预赛亚洲区 18 强赛收官战的胜利结束本届征程。但这场比赛引发关注的不仅是场上表现,更因央视连续第九场拒绝转播国足赛事,再次将转播权争议推至舆论焦点。
央视自 2024 年 9 月起停止转播国足世预赛,核心原因是亚足联代理公司亚洲足球集团(AFG)对赛事版权的 “天价报价”。央视曾明确表示,对方要价远超合理范围,且试图利用国足的 “必播性” 进行商业绑架。例如,2024 年 9 月国足首战日本时,央视就因版权费用问题选择缺席,此后连续多场赛事均未转播。这种对峙在 U20 亚洲杯期间进一步加剧,即便年轻国脚表现出色,央视仍坚持不转播。
大家还在搜:值得注意的是,这并非央视首次因版权问题放弃国足赛事。2009 年亚洲杯预选赛,央视就曾因叙利亚方面索要 10 万美元转播费而拒绝直播中叙之战。此次事件中,央视强调 “国家利益至上”,坚决抵制资本扰乱市场的行为。
面对央视缺席,爱奇艺和咪咕成为本届世预赛的主要转播方。从 18 强赛首战开始,这两大平台便承担了转播任务,并在收官战继续提供免费直播。这种模式虽方便了球迷观看(如手机、电脑多终端覆盖),但也引发争议 —— 此前付费观赛模式曾导致用户不满,平台甚至因技术问题退款补偿。
值得玩味的是,央视在国足比赛时段选择转播乒乓球世锦赛录播,被部分球迷解读为 “赌气”。有媒体猜测,央视与某视频平台因版权争夺产生矛盾,导致双方关系僵化,最终影响了国足赛事的传播。
本场比赛是国足本届世预赛的 “荣誉之战”—— 两队均已提前出局,国足需获胜才能避免小组垫底。尽管最终凭借 18 岁小将王钰栋的点球绝杀取胜,但舆论反应两极分化:官媒盛赞 “打破四连败” 的意义,认为这是年轻球员成长的标志;部分球迷则批评 “赢巴林不值得庆祝”,直指国足长期投入与成绩失衡的问题。
这种争议折射出中国足球的困境:国足近 10 场国际 A 级赛事胜率不足 30%,但薪资待遇与商业价值仍居高不下。华体会hth央视的持续拒播,也被解读为对国足商业价值下降的市场反应。
此次事件标志着中国体育赛事转播格局的深刻变化。随着政策鼓励企业自主运营赛事版权,英超等国际赛事早已由商业平台主导。国足赛事转播权向网络平台转移,既是市场化的必然结果,也暴露出传统媒体与新兴平台在版权争夺中的博弈。
对球迷而言,免费直播虽降低了观赛门槛,但网络平台的技术稳定性和内容体验仍需提升。而央视的缺席,可能导致国足赛事的公众关注度进一步下降,尤其是中老年观众群体。
这场 1-0 的胜利或许只是中国足球漫长低谷中的短暂喘息,但转播权争议背后的制度与市场矛盾,仍需更深入的改革才能化解。